— 第一系列 —
点击数:134 时间:2024-10-26
故园今盛景虎豹啸山林——吉林省保护和恢复东北虎东北豹野生种群纪实横亘在我省东部的长白山,绵延千里,茂密的森林,孕育了物宝天华东北虎、东北豹,曾经活跃在东北广袤的原始森林,一度因为森林的退化逐渐消失。如今,它们因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逐渐回归。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提出,在大熊猫、东北虎的主要栖息地整合设立国家公园,解决好跨地区、跨部门的体制性问题。
次日,虎豹保护的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中国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保护战略研讨会,抓住东北虎、东北豹回归重大机遇,让它们摆脱濒危境地、重返故乡。2016年12月5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获得通过,标志着建设工作即将展开,东北虎豹大区域、大廊道、大保护上升到了国家战略。
故园今盛景,虎豹啸山林。实施中国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恢复与保护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一个标志性的样本和地标式的杰作,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正在吉林省东北部变成清晰的现实。
大背景散布在长白山区27只东北虎、42只东北豹的命运,牵动着国人的目光,更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如何减轻虎豹种群生存压力?如何让它们从逼仄的生存环境中解放出来?如何破解人类活动与虎豹之间的矛盾基于现实,组合出拳,迅速行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呼之欲出长白林海,广袤神秘。两个看似平常的短短的视频,却聚焦了亿万人关切的目光老虎从左侧走来,有响动吸引了它的注意。它在镜头前停下脚步,扬起头张望,稍后又侧头环视,一只耳朵还转动了一下。
它双目有神,四肢粗壮,体形健硕,威风凛凛,展现了百兽之王的英姿和气势2014年11月25日,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一处远红外监测摄像机,成功拍摄到一只野生东北虎正面视频,成为已公布的野生东北虎视频画面中最清晰、最精彩的一段。一只胖小豹,踱着小步走过镜头前,样子憨态可掬。大约5秒钟后,豹妈妈走进镜头,体形健硕,体态微胖,腹部有明显隆起,身后还紧跟着一只活蹦乱跳的小豹2013年10月9日,工作人员在查看吉林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架设的远红外相机时,发现了一豹带两崽的珍贵影像。
此次所拍视频共计10秒,是国内首次拍到一豹带两崽的野生东北豹实体影像,在世界范围内也较罕见。我国东北广袤的原始森林曾是东北虎、东北豹的故乡,是其最主要的历史分布区,分布面积曾达30万平方公里,占野生虎豹全部分布区总面积60%。100多年前,东北虎、东北豹遍布我国东北三省。
到1998年,中、俄、美三国专家在长白山林区调查发现的东北虎仅6到9只、东北豹3到7只。2016年12月15日,吉林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处处长王福有,指着冰雪覆盖的远山告诉记者:通过加强保护区建设、清山清套、虎友好型森林抚育等保护措施,汪清保护区虎豹数量明显增多。目前,汪清保护区共监测到虎3至4只,豹5至6只。
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长期实施,野生动物逐渐恢复,珍稀濒危物种东北虎和东北豹开始逐渐回归中国境内。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国家级创新团队和吉林省林业厅联合开展的长达十数年的监测和研究表明,在2012至2014年期间,吉林省东部地区至少生存着27只东北虎和42只东北豹。
虎豹回归带来新难题。采访中,省林业厅厅长兰宏良告诉记者,已追踪发现的大多数东北虎和东北豹活动在距中俄边境线5公里范围内的狭窄区域,形成边境集聚效应。中俄边界区域的两国虎、豹生存环境加起来不足0.4万平方公里,但生活着35只野生东北虎、70只东北豹,已超出资源承载力3倍。如不尽快为其提供足够的扩散、繁衍空间,必将出现资源耗尽和种群崩溃。
目前,东北虎豹种群几乎全部挤压在中国的珲春自然保护区及与之接壤的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区域,而这里实际上是一个被湿地、铁路隔离的孤岛。加之密集的牛群放养、人参种植等活动,截断了虎豹前进之路,严重挤占虎豹猎物的食料资源和生存空间东北虎豹的生存困境,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
在民盟中央提交的《关于实施中国东北虎和东北豹恢复与保护重大生态工程的建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批示:野生东北虎、东北豹重返东北境内反映出近年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要抓住当前有利条件,遵循自然规律,完善思路、创新突破,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做好,有关要求可体现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国家公园的设立,正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探索和实践。吉林省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5年1月9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听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和省林业厅关于对吉林省东北虎、豹10年监测结果的汇报。他对此非常重视,认为东北虎、东北豹的保护是吉林省东部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也应该纳入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破难题建设生态吉林,打造虎豹公园,吉林省重拳频出:实施全面禁猎,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五大自然保护区彰显效应,有蹄类动物数量增长,为东北虎、东北豹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一条虎豹无障碍通行的绿色生态廊道铺展在长白林海间生态廊道就是生命通道。
让虎豹重返故园,霸主回归,雄风再展。广袤林海间,扑面而来的不仅是清新的气息,还有构建生态家园的巨流在涌动。从1996年起实施全面禁猎,建设自然保护区,吉林省用大手笔,妙招迭出,守好生态。
全省原麝、梅花鹿、马鹿等种群数量得到明显恢复和增长,黑熊数量增长两倍以上,野猪数量成倍增长,东北兔、雉鸡、松鼠等种群数量增加70%以上。近年来,吉林省共建立林业自然保护区42个,保护区总面积达261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3.9%。
目前,全省建立了以保护东北虎、东北豹为主的珲春、汪清、黄泥河、雁鸣湖等自然保护区。我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提出改造中俄边防围栏等保护工程,确保东北虎、东北豹在中俄间安全、通畅和自由迁移。
随着虎豹繁殖的增快,对于保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雌性虎豹对家族活动都有一定的范围要求,更要创造有利于它们栖息繁殖的良好生态环境,同时保障充足的食物来源。省林业厅虎豹专家组负责人蒋劲松说。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猫科动物专家组成员冯利民告诉记者:在吉林省架设的远红外相机,每年都能监测到东北虎豹连续繁殖、繁殖家庭呈现增长的趋势,在分布区域上,也呈现出从中俄边境地区不断向内陆扩散的趋势。从虎豹数量的增长上看,就已经说明吉林省野生动物保护的成效了。从2015年4月1日起,吉林省在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进一步保障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生态环境。
我省将新建以东北虎及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3到5个,逐步在长白山形成东北虎保护网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开展清山巡护专项行动,落实责任,实行网格化清理。
实施损害补偿制度,从根本上缓解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冲突。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开展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提高了监测科研水平。携手保护生态家园,建设虎豹国家公园吉林省号角吹响,战鼓擂动,正步入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新愿景虎啸豹跃,腾挪跌宕。建设虎豹国家公园,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我省直面的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大考。
让这里成为野生东北虎豹稳定栖息地、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功能区、野生动物跨区域合作保护典范。宏图徐徐展开,正在莽莽林海间,嬗变成虎豹腾跃、栖息繁衍的乐土家园清风传喜悦,行动建家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呼之欲出让这里成为野生东北虎豹稳定栖息地。
通过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其栖息地适宜性和连通性增强,猎物种群密度明显增加,食物链得到有效恢复,形成稳定的东北虎豹繁殖扩散种源地。让这里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功能区。系统修复和整体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深度挖掘和利用园区自然资源价值,充分释放国家公园整体功能。
让这里成为野生动物跨区域合作保护典范。使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名片、国际野生动物保护负责任大国形象展示的窗口、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的典范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任重道远。以自然恢复为主,生物措施和工程相结合,采用先进适用的恢复和治理技术,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承载力。
通过森林植被修复,满足有蹄类动物生存繁衍需求,复壮东北虎豹猎物种群,丰富东北虎豹食物链。对现有林场进行整合撤并,在核心保护区外建立中心林场。核心保护区内居民逐步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就近安置到交通便利的城镇,分散的居民点实行相对集中居住。
探索和扶持发展替代生计,使其搬得出、稳得住、不回流、能致富。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开展清山清套等整治行动,采取人与虎豹隔离措施,切实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人为伤害,实行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制度。打通东北虎豹迁移扩散廊道,解决城镇、乡村、农田等造成的栖息地碎片化问题,实现东北虎豹栖息地之间的连片贯通。
鼓励支持当地居民在国家公园的生态体验区及周边以投资入股、合作、劳务等形式从事经营活动。园区范围内禁止开发建设工业项目,禁止散养放牧,鼓励舍饲圈养,对饲养户给予合理补偿。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综合运用野外调查、红外相机、振动光纤、无人机、卫星等技术手段,对园区生物多样性、东北虎豹活动规律及其生存环境进行适时动态监测,形成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加强东北虎豹科研队伍建设,深化东北虎豹及其生境和疫源疫病防控等问题的研究,在东北虎豹重点分布地设立虎豹科研监测救护中心。建立健全国际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中俄东北虎豹保护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跨国保护、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合作机制,建设跨国生态廊道,实现东北虎豹生境的互联互通巍巍长白,莽莽林海,这里正在缔造一次举世瞩目的生态传奇!(记者张力军翟劲涛)。
本文来源:yy易游体育全站app下载安装-www.shenzhushou.com